經常會遇到有些網站可以直接線上瀏覽檔案內容,當下可能會覺得可能自已電腦有安裝相關的軟件,所以可以直接線上瀏覽檔案內容,但事實並非如此,其實是網站直接將檔案讀取後,再透過網頁將內容顯示出來,因此即使沒有安裝相關的軟件(Adobe Reader、Word、Excel),也是可以正常瀏覽pdf、doc、xls等類型的檔案。
而Google docs Viewer就是這個功能,檔案直接在線上開啟的好處就是不用下載到自已電腦,可以預防中毒外,電腦也不用安裝Word、Excel軟件。
Google docs Viewer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viewer
將檔案所在網址貼上後,直接按Generate link按鈕後,網站有提供三種功能。
第一種就是直接產生線上瀏覽檔案的超連結,可以用來寄郵件或是傳送訊息。
http://docs.google.com/viewer?url=http://research.google.com/archive/bigtable-osdi06.pdf
第二種則是用在HTML網頁上,將此段HTML標記語法插入到網頁內,網頁就會產生一個超連結,使用者點擊連結後就可以線上閱謮檔案內容。
View
第三種也是運用在HTML網頁上,第三種跟第二種的差別,在於這種方式會嵌在網頁內,打開網頁的同時,檔案內容也會呈現。
若是自已會寫動態網頁,也可以下列方式,將網站檔案透過Google API功能開啟,就可以達到線上閱讀功能。
http://docs.google.com/viewer?url=檔案網址&embedded=true
註:embedded=true表示是內嵌模式,而內嵌模式就不會顯示Google功能按鈕,讓線上閱讀功能看起就像是自已網站的功能一樣。
網頁
2014年9月26日
2014年1月8日
[internet] 2014網路硬碟(盤)空間比較表
2014年01月 — 網路硬碟(盤)空間比較表(空間名稱排序)
比較表備註:
2014年01月 — 網路硬碟(盤)空間比較表(預設容量排序)
2014年01月 — 網路硬碟(盤)空間比較表(快速升級排序)
彙整這些網路硬碟相關資料後,個人有幾個感想,在此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傳輸速度的繆論:
檔案的上傳及下載速度,會因為電腦等級、檔案大小、網路頻寬、測試時間、所在地區、傳輸技術及ISP業者不同,而有相當大的差異。
功能服務的比較:
網盤業者會做客群市場區隔,因此提供的功能服務有所差異,例如檔案秒傳、文件壓縮、線上播放、在線編輯、離線下載、網路社群、共同作業、資料同步、檔案分享......等,功能基礎不同無法客觀比較,只能挑選符合需求的來使用。
資料安全的迷思:
個人將安全等級區分三種,分別為傳輸安全、儲存安全、保密安全,傳輸安全為資料傳輸過程中加密;儲存安全指的是資料會編碼加密後再儲存;而保密安全指的是只有本人才能資料解密,前兩項功能大部份的業者都有,唯獨保密安全目前尚無業者提供服務。
參考來源:
115網盤 http://www.115.com/
360雲盤 http://yunpan.360.cn/
4shared http://www.4shared.com/
ADriver https://www21.adrive.com/
Apple iCloud https://www.icloud.com/
Asus WebStorage https://www.asuswebstorage.com/
Box https://www.box.com/
Copy https://www.copy.com/
Dropbox https://www.dropbox.com/
Google Driver 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
MediaFire http://www.mediafire.com/
MEGA https://mega.co.nz/
Norton Zone https://www.nortonzone.com/
OpenDriver https://www.opendrive.com/
SkyDriver https://skydrive.live.com/
Ubuntu One https://one.ubuntu.com/
百度雲 http://yun.baidu.com/
金山快盤 http://www.kuaipan.cn/
華為DBank http://dbank.vmall.com/
新浪微盤 http://vdisk.weibo.com/
酷盤(Kanbox) http://www.kanbox.com/
騰訊微雲 http://www.weiyun.com/
比較表備註:
- 「預設容量」為帳號註冊完成後,初始的免費預設容量。
- 「快速升級」指的是只要通過軟體登錄或直接點擊活動,直接可到達的免費容量空間,因此不包含推薦所得空間。
- 「網頁加密」指的是網頁操作介面是否有進行加密,並非同步軟體或是APP軟體傳輸過程的加密。
- 「單檔限制」為網頁介面上傳單檔的限制。
2014年01月 — 網路硬碟(盤)空間比較表(預設容量排序)
2014年01月 — 網路硬碟(盤)空間比較表(快速升級排序)
彙整這些網路硬碟相關資料後,個人有幾個感想,在此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傳輸速度的繆論:
檔案的上傳及下載速度,會因為電腦等級、檔案大小、網路頻寬、測試時間、所在地區、傳輸技術及ISP業者不同,而有相當大的差異。
功能服務的比較:
網盤業者會做客群市場區隔,因此提供的功能服務有所差異,例如檔案秒傳、文件壓縮、線上播放、在線編輯、離線下載、網路社群、共同作業、資料同步、檔案分享......等,功能基礎不同無法客觀比較,只能挑選符合需求的來使用。
資料安全的迷思:
個人將安全等級區分三種,分別為傳輸安全、儲存安全、保密安全,傳輸安全為資料傳輸過程中加密;儲存安全指的是資料會編碼加密後再儲存;而保密安全指的是只有本人才能資料解密,前兩項功能大部份的業者都有,唯獨保密安全目前尚無業者提供服務。
參考來源:
115網盤 http://www.115.com/
360雲盤 http://yunpan.360.cn/
4shared http://www.4shared.com/
ADriver https://www21.adrive.com/
Apple iCloud https://www.icloud.com/
Asus WebStorage https://www.asuswebstorage.com/
Box https://www.box.com/
Copy https://www.copy.com/
Dropbox https://www.dropbox.com/
Google Driver 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
MediaFire http://www.mediafire.com/
MEGA https://mega.co.nz/
Norton Zone https://www.nortonzone.com/
OpenDriver https://www.opendrive.com/
SkyDriver https://skydrive.live.com/
Ubuntu One https://one.ubuntu.com/
百度雲 http://yun.baidu.com/
金山快盤 http://www.kuaipan.cn/
華為DBank http://dbank.vmall.com/
新浪微盤 http://vdisk.weibo.com/
酷盤(Kanbox) http://www.kanbox.com/
騰訊微雲 http://www.weiyun.com/
2013年11月28日
[Internet] 免費而且支援超大單檔的雲端硬碟MEGA儲存空間
MEGA雲端硬碟提供50GB的免費空間、無流量限制、單檔無上限,這些好處應該都是家喻戶曉的事,剛好最近MEGA推出手機版APP及PC版同步軟體,順便在此分享個人上傳最大單檔經驗。
印象中大約是在2013年3月份,曾經花了三天時間,把大約24GB的壓縮檔,上傳到MEGA免費空間,上傳時間會需要這麼久,並不是MEGA的網路接收速度慢,而是家裡的網路上傳速度不快的關係,網路上常說要有圖才有真像,貼上當時截下的畫面。
雖然是辛苦的將檔案上傳到雲端空間,但隔沒幾天就將這檔案刪除了(不用5秒),原因就是當時這個檔案只有壓縮加密,並沒有進行檔名加密,在沒有檔名加密的情況下,目前有破解的工具軟體,因此建議私人的多媒體檔案(照片、影音),務必要進行完善的檔案加密,最好是重覆做2 ~ 3次的檔名加密壓縮。
印象中大約是在2013年3月份,曾經花了三天時間,把大約24GB的壓縮檔,上傳到MEGA免費空間,上傳時間會需要這麼久,並不是MEGA的網路接收速度慢,而是家裡的網路上傳速度不快的關係,網路上常說要有圖才有真像,貼上當時截下的畫面。
雖然是辛苦的將檔案上傳到雲端空間,但隔沒幾天就將這檔案刪除了(不用5秒),原因就是當時這個檔案只有壓縮加密,並沒有進行檔名加密,在沒有檔名加密的情況下,目前有破解的工具軟體,因此建議私人的多媒體檔案(照片、影音),務必要進行完善的檔案加密,最好是重覆做2 ~ 3次的檔名加密壓縮。
2013年11月18日
[Internet] Google Blogger異常流量轉介網址
使用Google Blogger的用戶,都會在統計資料裡,看到很高流量的轉介網址,原本還不明白怎麼回事,但在搜尋相關文章後,知道這些網站是想透過用戶的好奇心,以誤點網址的方式得到反向連結,進而達到顯示廣告的流量,其中很多文章都提出可能會感染木馬或病毒,個人倒是覺得沒有這個風險。
常見的轉介網址有這幾個:
以「http://www.vampirestat.com」這個轉介網址為例,在使用「Google安全瀏覽診斷網頁」功能做檢測後,並沒有發現安全問題。
而輸入網址直接連到該網站後,仔細研究一下,終於明白網站流量來源,其實是非常單純的做法,這網站本身是一個查詢網址評價的網站,在輸入網址後,該網站會對網址做出評價,同時紀錄所輸入的網址,並且做成超連結顯示在網頁(感覺像推薦網站),而且只要有人點擊網址,就會轉到被點擊的網址的網站,自然就形成轉介的流量,因此Blogger統計資料顯示的異常流量,應該不是機器人(網路蜘蛛)造成的,而是透過人點擊網址產生的流量。
常見的轉介網址有這幾個:
http://www.vampirestat.com
http://www.7secretsearch.com
http://www.adsensewatchdog.com
以「http://www.vampirestat.com」這個轉介網址為例,在使用「Google安全瀏覽診斷網頁」功能做檢測後,並沒有發現安全問題。
而輸入網址直接連到該網站後,仔細研究一下,終於明白網站流量來源,其實是非常單純的做法,這網站本身是一個查詢網址評價的網站,在輸入網址後,該網站會對網址做出評價,同時紀錄所輸入的網址,並且做成超連結顯示在網頁(感覺像推薦網站),而且只要有人點擊網址,就會轉到被點擊的網址的網站,自然就形成轉介的流量,因此Blogger統計資料顯示的異常流量,應該不是機器人(網路蜘蛛)造成的,而是透過人點擊網址產生的流量。
2013年11月5日
[Internet] 如何使用google短網址服務
會出現短網址這樣子的服務,主要是微博(或稱微網誌)有字數的限制,若發表的內容包含網址,就會佔據過多的字元,因此才會需要將網址縮短。
短網址服務其實只是一個轉址的功能,將很長的網址登錄到提供短網址的網站,網站在登錄的同時,會提供縮短後的網址,此時只要連線到這個短址,就會被自動轉址到原本的網址。
目前台灣較常看到有這幾個短網址網站。
產生短網址的操作方式都一樣,主要是轉址功能上的差異,比如網址密碼、會員群組、QR Code、網址預覽、安全檢查等,可以依照自已的需要做選擇使用。
2013年10月26日
[Internet, html] 是什麼中繼標記?
最近開始使用Google Blogger寫網誌,看到Blogger的「中繼標記」設定選項,感到有點納悶,這選項到到是什麼功能?在網路搜尋一下,原來「中繼標記」指的是meta的content參數,這參數主要是提供搜尋引擎摘要網頁的內容,在把Blogger設定中的中繼標記設定上去後,看了一下Blogger首頁的程式碼,果然多出<meta content='....自行定義內容......' />的程式碼。
以自已的Blogger為範例,產生的meta content內容就長這樣。
以自已的Blogger為範例,產生的meta content內容就長這樣。
<meta content='Linux、Apache、PHP、CSS、Javascript、Oracle、HTML常用指令、資訊安全、經驗分享。' name='description'/>
訂閱:
文章 (Atom)